放手讓孩子選擇?
他(她)才幾歲啊,她(他)懂什么?——這是你的態度嗎?
其實,選擇是一種體驗更是一種能力,真實與否,甚至影響了孩子的整個人生。
讓孩子愿意吐露心聲;
常聽很多父母說孩子有很多事都不愿告訴他們,其實是孩子知道有些話即使和父母說了也是白說。
父母平時常說的話經常蘊藏著對孩子的看法,久而久之,孩子就能描繪出自己在父母眼中的模樣了。
例如,隔壁的阿明又用功又聽話,你也多學學他。在孩子聽來,父母這段話的背后意義是:指責孩子不用功、不聽話,比隔壁的阿明差,代表失望。
時間久了,孩子便認為在父母眼中自己是不好的,無形中喪失了自信也拉遠了和父母的距離。
當然,你也可以敞開心胸鼓勵孩子說話,并且主動傾聽,試著去了解孩子的感受,不加入自己的分析、意見、批評,自然流露出接納孩子。
信任孩子,孩子也會因此學會接納自己,養成自信,成為獨立自主、有責任感的人。
父母多學習表達感覺;
父母也會有感到沮喪、難過、喜悅、興奮、疲憊、懊惱的時候,此時,亦可以將感受清楚、真實的傳達給孩子了解。
例如,當父母因疲倦不想和孩子玩時,可以表達“我累了,我想休息”而非將矛頭指向孩子:你很煩!
我相信一般父母不容易對孩子表達感覺大部分原因是認為表達感覺是暴露弱點,擔心父母權威被拿掉。
其實,孩子會學習父母也愿意表達自己的真實感覺,進而學習體諒父母。
親子間的雙贏;親子間常會遇到一些狀況,父母想要的結果和孩子的不一樣。
例如,假日孩子希望去別的地方旅行,而父母認為孩子應先完成功課,如果雙方都認為對方不會讓步,就更會堅持自己的決定。
如果雙方相信親子間可以坦誠溝通,沒有預設立場,則此時更能發揮腦力激蕩,提出一些可行的辦法,經過雙方慎重的評估,最后決定一個彼此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沒有人會被犧牲。
所以,我想說。
旅行是最好的自然課,大自然是孩子成長的最好老師。如果,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帶著孩子去旅行。
大自然的陪伴
比如:去大梅沙海邊的親子游,就是一個非常適合與親子互動的機會。
在柔軟的沙灘上和孩子一起挖沙,一起聽海看潮起潮落。
那么,請抓住與孩子溝通的好時機,給他們一個難忘的親子游。
讓我們一同走進昔日的漁村,帶著孩子到海邊聆聽海的故事吧!
世界這么大,帶孩子去看看吧!